导语:手写脚本(用不同的颜色表达对白与动作)与课堂集体创意、分享现场。

本次“筑梦师大”校园微漫画主题创作,是美术学院17级视觉传达班在《插画设计》课程上的结课作业。所有作品从故事脚本到漫画表现都来自同学们的亲手原创。在漫画中,我们看到师大的篮球赛,啦啦操训练、合唱比赛、社团活动、上课时的糗事、宿舍中的囧态……这些漫画故事都取材自同学们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小状况,是不是代入感十足?
樱桃好吃树难栽,画漫画难不倒美院学子,但在前期如何写出一个精彩的多格漫画脚本,正是本次创作最大的挑战。同学们刚开始写出的故事,往往平淡无奇找不到“笑点”。通过《随机词汇编故事》、《意识流拼贴绘画》等课堂快题训练,同学们开阔了思路,打破惯性思维,自我挖掘,选择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作为背景,大胆构想、制造冲突、润色文字、分享改进,最终的脚本基本做到了文体成规、类型成规,或者已从成规上路。
美术学院的同学不但在视觉表达上有自己的优势,在分析问题、讲述故事时亦有独特的切入点,同学们能够从发现自我、形成自我与表达自我入手,而不是颠覆自我、成为别人。创作中的自我挖掘,有助于个性的形成,这是一个班级上所有同学能够呈现不同精神面貌之基础,也是一门课程能够展现百样艺术风格的前提。
指导教师: 行佳丽

开学啦!

女篮的花痴日常

师大篮球赛

“收到请回复”

大学最有趣的一堂课

随机词汇编故事

女神的“下场”

嘟嘟起床记

歌 神

逆 袭

皮皮哥

替补的逆袭
《插画设计》课程设计
在17级视觉传达专业的《插画设计》课程中,《插画设计》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组接到山西师大60周年校庆主题的艺术创作项目,经过研讨,导师们决定将两种创作方式引入《插画设计》课堂教学,一是“筑梦师大”校园微漫画,主题性多格漫画原创绘制。二是“创新奋进 筑梦师大”大型拼贴海报的课堂创作。
针对“筑梦师大”校园微漫画的主题创作,课题组创造性的把我国高校写作教育改革中的“创意写作”学科视野引入《插画设计》课堂教学改革,运用扎根理论,实验、观察、分析学生们在课堂实践中显现出的状态与问题,据此提出新的教学目标:在绘画技法课程中提升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
“创意写作”概念的引入
创意写作兴起于19世纪末美国高校文学教育改革,发展至今已成为培养目标明确、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教学内容完备的大学科,为美国乃至英语国家文学创作的繁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创意国家/城市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创意写作的最初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创造性体验的能力”,到现在发展为“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创造性人才”。其目标完全符合艺术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从写作走向艺术,从艺术走向活动。
创意写作的核心理念是——理性、民主、普世。创意写作的根本理念,在于承认每个人都有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这对于艺术类学生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起点。
在以往的《插画设计》课程中,都有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脚本、原创绘画的教学环节,但是由于没有引入成熟的写作教学理念,学生们的脚本创作处于自发状态,在选题上不是生搬硬套,就是沉浸于自我幻想,缺少价值感。在故事结构上,也没有形成规范化要求,大多数学生的故事架构平淡无奇,找不到漫画脚本的“冲突点”。至于文学语言,更是良莠不齐,不能一概而论。
在本次课程教学改革中,课题组引入上海大学葛红兵教授的《大学创意写作》教学体系,对艺术类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取得了超出以往的不俗成绩,坚定了我们在“绘画技法课程中提升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可行性之信心。
具体实施步骤:
我们采用创意写作教学教法中的“过程教学法”,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过程教学法认为,创意写作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是包含着创意、构思、写作及反复修改的全部过程。过程教学法对应着写作的全过程、全方位,是对“过程写作法”的充分理解和操控。过程写作法一般分构思、打草稿、修改、校订和发表五个阶段。“构思”,即写作前的集体创意、写作的准备,主要解决创作意图问题,关键环节在于以集体讨论开创思路,以问题引导激活思维。“打草稿”主要任务是解决主题创意,而不拘泥于具体的语法和修辞。“修改”即是根据同伴或教师的反馈,修改自己的初稿。“发表”即是在班上或小组内朗读或传阅彼此的作文定稿。在本课程中,我们借助现代通讯工具,将定稿的脚本作品发表于班级微信群中,共同传阅。
为了训练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构思”阶段,导师组设计了《随机词汇编故事》课堂快题,锻炼学生口头创作的敏捷性、创造性、原生性。16级张秀同学把本次课堂快题以多格漫画和脚本创作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从张秀同学的脚本可以看出,本次艺术类学生的文学创作已经比较符合创意写作的理论要求:自我挖掘、对象化思维、文类成规。
1、自我挖掘
通过系统的创意写作训练,同学们能够从发现自我、形成自我与表达自我入手,而不是颠覆自我、成为别人。写作的自我挖掘,有助于自我的形成,这是一个班级上所有同学都能呈现不一样的面貌的基础,也是一门课程能够展现百花齐放艺术风格的前提。
比如程旭艳同学的脚本故事《我怎么又打开了游戏?》、管书敏同学的《收到请回复》、茹瑞洁同学的《逃课好无聊》等作品都是从自己的生活与经历出发,对自我的塑造或上学目标的定位有了挖掘与反思。
2、对象化思维
通过系统训练,同学们在创作时有了一定的对象化思维,首先是整个班级尊重艺术民主,初步建立期待视野,找到读者意识。比如薛靖妤同学的漫画《女神的“下场”》,就很好的营造了故事与画面的双重冲突性,前半段极尽夸张的女神出场,后半段狼狈不堪的屌丝收尾,读起来令人捧腹,画面感也非常强。
3、文类成规
通过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与教学目标的调整和要求,学生们的作品基本做到了文体成规、类型成规,或者已从成规上路。
没有成规,我们连创作都无法开始;不了解成规,我们无法真正创新。不论是绘画创作还是文学创作,好的作品都是对某个既定成规的暗中遵循或有意违反。
《插画设计》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组